党建工作

党建工作

思政教育

铸中华魂籽籽相拥 大思政课同心筑梦

发布日期:2025-06-27

点击量: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深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2024年10月30日我校自治区王彩红名师工作室、昌吉州王彩红庭州名师工作室联合昌吉州孔莉庭州名师工作室和吉木萨尔县赵静高层次人才工作室,带领我校和吉木萨尔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部分师生在吉木萨尔县开展了一次“场馆里的大思政课——籽籽相拥 同心筑梦”研学活动。

本次场馆里的大思政课分别由榜样的力量——聆听巴哈义古丽和她的十三个“爸爸妈妈”的故事”、历史的足迹——探寻北庭文化遗产、民族的演进——回鹘民族由来知多少 、中华少年的回应——我是中华民族、边塞诗的魅力——《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现场教学5个微课构成。

在巴哈义古丽工作室,学生们参观了工作室并近距离聆听了榜样人物巴哈义古丽23年如一日照顾社区里的10多位孤寡老人的感人故事,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大爱无疆。工作室里的每张图片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师生,深切感受到了她对社区、对民族团结事业的执着与奉献。在丝绸之路博物馆依托馆内资源设计了三堂微课,昌吉州王彩红庭州名师工作室成员马丽静老师探寻历史的足迹,现场讲授了题为《探寻北庭古城文化遗址 续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诗篇》微课,使学生对北庭的历史有一个整体的了解。随着讲解员的讲解,来到民族的演进部分,由邵敏老师开展《凝聚民族力量,共创繁荣未来》微思政课,跟随老师的讲解,一段回鹘民族不断抗争、不断演进的历史完整、准且、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现场的学生,尤其是维吾尔族学生更直观地更真切的了解祖先在历史长河发展的脉络,对自己本民族发展有着清晰准确认知,更感受到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交往、交流与交融。来到场馆里的研学厅,吉木萨尔县赵静高层次人才工作室的刘晓萍老师讲授了思政微课《爱,不分民族》,同学们对“民族”一词有了新的认识。小男孩一句“我是中华民族”让人不禁热泪盈眶,我校23汽修班阿尔达克带领全体学生进行民族团结的宣誓更是将课程推向高潮,学生们铿锵有力的铮铮誓言让人看到中华少年的志气与希望。

最后一课,同学们来到北庭故称遗址,来到诗人岑参写下千古名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地方,昌吉州孔莉庭州名师工作室成员王硕老师为大家现场教学,讲授边塞诗人岑参时代背景、生平事迹,并带领学生们齐声吟诵。在师生吟诵中我们仿佛穿越回诗人的那个时代,面对离愁和乡思依然乐观豁达,蔑视困难,激励着学生胸怀建功立业的志向,绝不轻言放弃。

本次场馆里的大思政课让学生们了解了北庭地区的历史文化,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增强了思政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利用场馆资源丰富了教学形式,拓宽了思政教育空间,还有效的传承北庭文化,培养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

在返程的路上,同学们纷纷表示太喜欢这样的思政课啦,回来一定化身中华民族的小小宣传员,将所听、所看、所想讲给身边的老师、同学、家长和朋友们,用实际行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4级会计班学生恩塔激动的说到:“我仿佛看到了不同民族的先辈们共同生活、共同奋斗的场景,他们在交流与融合中共同铸就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我更加坚定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信念。只有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团结一心,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展望未来,我校将继续砥砺前行,将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以“场馆里的思政课”赋能“大思政课”建设,不断探索更为契合的思政课教学之道与育人新途径。